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和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论述,天津师范大学第27届研究生支教团新疆分团组成“津哈籽连心,青春赴新程”民族团结实践团,入选2025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石榴籽祖国行”新疆专项活动。他们奔赴新疆哈密市伊州区,开展一系列民族团结主题实践活动,在助力乡村振兴中厚植爱国情怀,彰显青年担当。
哈密市博物馆:学史传韵,行走的思政课
哈密市博物馆见证了从石器时代到宋元明清时期丝绸之路北道咽喉要地的悠久历史与灿烂文明。支教团成员发挥专业特长,利用短视频录制等融媒技术,记录哈密文化故事,透过文物感受丝路文化中民族交融的印记。支教团团长曹佳奕表示,哈密市博物馆是立体的“丝路百科全书”,此次实践让人深刻感受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


哈密木卡姆传承中心:唱响“美美与共”的和谐乐章
通过志愿者的讲解,支教团成员了解到新疆的“十二木卡姆”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领略了其“诗歌、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的艺术精髓与深厚的历史底蕴,切实感受到十二木卡姆作为民族文化遗产与精神纽带的深刻意义,进一步增强了成员们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与担当。



陶家宫镇黄宫村:红领巾小课堂,点亮童年新色彩
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支教成员走进黄宫村,以“普通话+维吾尔语”双语教学模式,开展“共讲普通话,同心促振兴”活动。他们搜集“巴郎子”“皮芽子”等当地常用方言词汇,和孩子们玩起了“新疆方言大挑战”,让孩子们在感受本土文化魅力的同时,理解普通话的重要性。

“八一”建军节之际,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支教团依托“红领巾小课堂”,组织青少年开展“童心筑梦,献礼八一”主题活动,讲述中国军人英勇事迹,教唱《强军战歌》等红色歌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黄宫村负责人再丽凯姆老师表示,这些大学生带来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希望,让孩子们开阔了眼界,也让大家看到青春力量对乡村发展的意义,这份情谊会一直珍藏。
东河街道广南社区:银发课堂里的家国情怀
为弘扬敬老爱老传统美德,支教团走进广南社区与居民、党员干部齐聚社区广场,在国歌声中见证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升旗仪式后,成员们饱含深情地朗诵《读中国》,“在东方,有一条腾飞的巨龙……”字字铿锵,仿佛为在场老人徐徐展开壮丽山河画卷。随后,老人们也纷纷拿起手中的文稿,虽然有些老人的声音沙哑,但那份对祖国的热爱却真挚而浓烈。


合唱《我爱你中国》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嘹亮的歌声回荡在社区上空。一位老党员激动地说:“这歌唱到我们心坎里去了!”这一刻,年龄与地域的差距消失,大家心中满是对祖国的深情祝福。


“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天津师范大学第27届研究生支教团新疆分团的8名成员,怀揣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对西部的深情,跨越千山万水,用行动践行初心。他们在与当地群众的朝夕相处中深化了民族团结情谊,以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未来,他们将继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贡献青春力量,让“津哈籽连心”的情谊绽放更绚丽的光彩。